欢迎访问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官网!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为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省级文明单位。成立于1958年,原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2013年更名为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淡水水生生物育种、增养殖、疫病防控,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品加工,湿地、盐碱地渔业生态利用,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承担水生动物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工作;承担淡水渔业水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具体工作;承担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具体工作。2017年6月成立首届理事会,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现有事业编制136人,在职职工122人,科技人员1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9人。
内设业务部门10个——遗传育种研究中心、生态渔业研究中心、养殖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环境研究中心、营养加工研究中心、疫病防控研究中心、水产品质检中心、渔业经济研究中心、现代渔业规划研究中心、淡水良种试验场(罗非鱼良种场);行政后勤管理部门4个——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计财科、科研与成果转化管理科、后勤保障科。
以我院为依托单位建有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罗非鱼)、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农业部黄河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渔业污染事故鉴定站)、山东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盐碱地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淡水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山东省淡水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省淡水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黄河水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联盟等科研创新与公益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院围绕淡水水生动物遗传育种、淡水渔业生态养殖、养殖工程、淡水渔业资源保护与修复、淡水渔业营养饲料、水产品加工、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重点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模式、淡水渔业种质创新、“测水配方”“放鱼养水”、采煤塌陷水域渔业综合治理、淡水水生动物防疫防治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共取得科技成果240余项,其中8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低洼盐碱地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50项标志性成果名单”。“淡水名优鱼类种质创新及养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成果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我院与省内重点渔业县市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东营垦利区、沂南县,济宁任城区、邹城市,高青县、东平县、郯城县等地设立或共建试验示范基地20余处,通过科技人员到村、科技成果到户、渔业技术到人,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促进我省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同时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为各级地方政府重大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为司法部门提供司法鉴定及建议,为社会提供淡水渔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水产品质量检测、公益科普等服务,有关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和社会各界好评。